您在超市購買預包裝食品,會對標牌上的計量產(chǎn)生疑惑嗎?上午9時30分,市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檢查人員來到打浦路603號農(nóng)工商119店,突擊檢查各類預包裝食品是否真“量”實“價”,結果發(fā)現(xiàn):超市自包裝食品在計量上存在不少問題。
■大明蝦未去“皮” 在水產(chǎn)海鮮區(qū),一盒超市自包裝的“青大明蝦”,標152克,連盒稱157.5克。乍看似乎消費者還賺了“5.5克”,但檢查人員說:“超市‘連盒稱’這種不去‘皮’就稱重的方式是不對的,這個明蝦的計量問題,是預先把部分外包裝也算進價格里了,消費者其實是吃了虧。”果不其然,拿明蝦的底盤和保鮮膜稱一稱,有11.47克,實則超市賺了消費者近7克便宜。
■銀鱈魚無凈含量3盒冰凍銀鱈魚,全部標價“25.80元”,仔細一看,標簽上只有單價,無凈含量和最后價格。檢查人員將3盒銀鱈魚剝?nèi)サ缀泻屯獍b薄膜再稱,凈重各有差異。檢查人員當場對記者表示:“這樣的自包裝食品會誤導消費者,粗心的人肯定拿起來就去付錢了。”
■“自包裝”缺陷多 市質(zhì)量技監(jiān)局、計量處專家林東稱:現(xiàn)在自包裝主要有“不去皮”和“任意去皮”兩大缺陷,前者把外包裝全部算進價格,后者則隨意估計外包裝分量算進價格,都是商家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舉動。
欄目導航
內(nèi)容推薦
更多>2025-08-18
2024-10-22
2022-09-16
2021-06-23
2020-12-14
2020-09-02
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