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 http://xmkhcs.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yè)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研動態(tài)

科學家首次發(fā)現新的中子衰變方式 (2006-02-22)

發(fā)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1250
  一個由俄羅斯、比利時和德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小組,首次在實驗中觀察到了中子衰變的新方式???放射β(beta)衰變,即一個自由中子衰變成質子、電子、反中微子和光子。有關專家指出,該科研成果對粒子物理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中子是基本粒子的一種,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乍得威克首次發(fā)現了中子。中子具有與質子大約相同的質量,屬于重子類,由兩個底夸克和一個頂夸克構成。絕大多數的原子核都由中子和質子組成(僅有一種氫原子的同位素例外,它由一個質子構成)。在原子核外,中子性質不穩(wěn)定,半衰期為15分鐘。   基本粒子學理論認為,所有與帶電粒子碰撞的反應形式都應釋放出光子。但由于光子的能量很小,技術上很難“捕獲”。目前,通過實驗觀察到的中子衰變方式只有一種,即衰變成質子、電子和反中微子,而沒有觀察到釋放出的光子。   多年來,一個由俄羅斯、比利時和德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小組,一直致力于中子衰變方式的研究。最近,研究人員使用三度重合的低能粒子記錄技術:同時記錄電子、光子的飛行時間和質子獲得的脈沖能量,首次在實驗中發(fā)現了中子的一種新衰變方式???放射β衰變,即衰變成質子、電子、反中微子和光子。實驗還發(fā)現,平均300分之一的自由中子能夠釋放光子。   據悉,2002年該科研小組曾進行過類似的實驗,但由于記錄設備的靈敏度不夠,未獲得成功。之后,研究人員設法提高了低能粒子的實驗記錄精度,終于獲得了成功。在未來的實驗中,研究人員還有望將實驗記錄精度能提高10%,重復上述實驗。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