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種子檢測技術為農民增產增收做貢獻 (2005-10-12)
發(fā)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925
國家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蔬菜種子質量和種質資源檢測技術”項目的核心是分子標記高新技術向種子質量和種質資源檢測的轉化,并在商品種子和種質資源的檢測中應用,該技術可有效地阻止劣質種子進入流通渠道,降低因種植劣質種子所造成的數以千萬元的經濟損失,從而促進了良種產業(yè)的發(fā)展。
項目在執(zhí)行過程中,將酶、蛋白生化、RAPD、AFLP、SSR分子標記技術體系,轉化應用于蔬菜的種子純度、真實性檢測,并建立了近紅外營養(yǎng)成分非破壞性瞬間檢測技術規(guī)程、統(tǒng)計模型軟件等。項目承擔單位共完成了六種蔬菜種子(大白菜、西瓜、番茄、黃瓜、甜椒、甘藍)的純度和品種的鑒定,進行了同工酶、蛋白質、核酸分子標記檢測技術程序的研究;提取出六個種類300個品種的DNA,并完成大白菜90個品種的德指紋圖譜的建立以及黃瓜79個品種的品種鑒定;探索了探針雜交方法(GATA)4和SSR擴增方法在番茄品種鑒定中的應用,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建立了分子標記指紋圖普數據庫等。在國內首先開始將蔬菜種質的研究推向分子水平,促進了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系統(tǒng)的建立。用臨時作圖群體繪制了國內第一張大白菜分子標記框架圖和世界上第二張西瓜分子標記框架圖,并將與品種相關的某些數量性狀進行了定位;分離克隆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個基因和一個基因調控元件;獲得大白菜耐熱性QTLs分子標記;根據核酸或同工酶圖譜,可在3至7天內準確鑒定大部分主要蔬菜新育成品種“一代雜種”的純度,從而為保障蔬菜商品種子的質量提供了分子鑒定檢測高新技術手段。
項目實施過程中完成了300份商品種子的品種鑒定和純度檢測與生產試驗,代表45.5萬公斤商品種,可供250萬畝菜田種植,商品種的總價值為3000??4000萬元。